珠海斗門寄生蟲病總感染率近5%
目前珠海市民感染寄生蟲,絕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感染“肝吸蟲”。這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市疾控中心)去年開展重點寄生蟲病人群感染狀況調查數據分析中的內容。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去年該中心對斗門區抽取5個鎮進行調查,發現寄生蟲病總感染率接近5%,其中肝吸蟲占比超過90%,感染途徑與生活習慣有關。
另外,市疾控中心去年還針對農村地區逾千名12歲以下兒童開展蟯蟲感染狀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總感染率約8%.其中,部分班級學生陽性率高達20%.專家表示,衛生知識的普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關鍵。
成人多感染肝吸蟲病
寄生蟲病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其實不然。據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對人類有危害的寄生蟲種類很多,在2000年后比較常見的有蟯蟲、蛔蟲、鞭蟲、鉤蟲、肝吸蟲等。而近五年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先后在珠海各區開展了重點寄生蟲病人群感染狀況調查。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以去年為例,市疾控中心在斗門區抽取5個鎮作為調查點,抽取了3周歲以上居民接近1000人采集糞便標本檢測重點寄生蟲卵。檢查結果顯示,總感染率(包括鉤蟲、鞭蟲、蛔蟲、蟯蟲和肝吸蟲等常見寄生蟲)接近5%.
“其中,陽性糞便樣品只發現了蟯蟲和肝吸蟲,而且肝吸蟲占比超過90%,未發現鉤蟲、鞭蟲和蛔蟲陽性樣品。而陽性感染人群絕大部分是成年居民。”市疾控中心表示。
部分班級學生蟯蟲陽性率20%
根據市疾控中心的調查數據分析,現在市民感染寄生蟲中,絕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感染“肝吸蟲”。同時,各地區感染情況差異明顯,比如抽檢中,有一個養魚養蝦場較多的鎮的肝吸蟲感染率最高,陽性率超過了15%.
記者獲悉,肝吸蟲多見成人,兒童則很少見,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都很少讓兒童食用生或者半生的食品,減少了兒童受到感染的機會。但專家也指出,盡管兒童感染肝吸蟲的例子不多,但兒童感染其他寄生蟲的風險仍然存在。
市疾控中心去年針對珠海農村地區開展了調查,共抽取了2間幼兒園和1間小學合計1000多名12歲以下兒童,抽檢結果顯示兒童蟯蟲總感染率約8%.專家稱,上述抽檢的3所學校不同班級的陽性率差異十分明顯,部分班級學生陽性率高達20%.
重度感染出現多種并發癥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肝吸蟲病成蟲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動物(如貓、狗、豬、鼠)的肝膽管內。在流行區,患有本病的人或動物,蟲卵經常隨膽汁進入腸內,混于糞便中排出體外。
同時,農村地區“水廁”+魚塘的養殖模式,最容易導致養殖出的魚類感染肝吸蟲。糞便中的蟲卵有機會進入水內,如果水中有肝吸蟲適宜的中間宿主(例如淡水魚),并且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魚蝦的習慣就很有可能會感染,而且人群普遍易感。
“輕度感染癥狀不明顯,重者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疲倦乏力、肝區隱痛、肝腫大等臨床表現,晚期可出現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癥,還可并發膽囊炎、膽管炎、膽石癥和膽管阻塞等,可招致死亡。”專家稱。
蟯蟲易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除了“肝吸蟲”病之外,該中心專家還介紹稱,兒童蟯蟲感染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首先,蟯蟲的成蟲主要寄生在人體的回盲部,黏附在腸黏膜上,當宿主(通常是小朋友)睡眠時,肛門括約肌松弛,雌蟲向下移行至肛門外,產卵于肛門周圍和會陰皮膚褶皺處。大約過6小時,卵內幼蟲就可以發育為感染期蟲卵。
同時,雌蟲在肛周蠕動時,肛門周圍會發癢,當患兒用手搔癢時,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經肛門-手-口方式形成自身感染。另外,蟲卵也可散落到衣服,被褥上,經口或經空氣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蟯蟲感染的患者經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失眠、食欲減退、夜間磨牙、消瘦。嬰幼兒患者常表現為夜間反復哭吵,睡不安寧。長期反復感染,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專家表示。
- 上一篇:印度登革熱疫情持續 2017/11/9
- 下一篇:陜西10月報告法定傳染病13128例 20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