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上線登革熱預警系統
病例周邊200米內傳播風險高
廣東是我國登革熱的主要流行區,近來年流行風險呈上升趨勢。2014年,我省暴發了近3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4.5萬多人發病,其中廣州就有近4萬例。省公共衛生研究院院長馬文軍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控制、消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仍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此背景下,省疾控中心開展了登革熱早期預警和防控應對研究。
馬文軍介紹,輸入病例仍是我省登革熱流行的始動因素,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登革熱在廣東已本地化。氣溫、降雨和厄爾尼諾現象等氣候因素是登革熱傳播的重要驅動因素。另外,登革熱暴發流行與當地人口密度、衛生環境、人口流動、經濟水平等因素都密切相關。
研究還發現,登革熱傳播具有高度的時間空間聚集性,具有“焦點傳播”的特征。在報告登革熱病例的5天內,周邊200米范圍內傳播風險很高,屬于防控的核心區,要進行重點蚊媒控制;在病例周邊200—400米范圍內傳播風險亦較高,屬于警戒區,也需要對蚊媒進行控制。
嚴密綜合防控使2萬人避免感染
對2014年登革熱暴發流行期間廣州的綜合防控措施評估發現,在社區全面參與和政府領導下,嚴密的綜合防控取得顯著效果:蚊媒密度大幅降低,疫情高峰流行提前了近3周結束,本地病例數降低了70.5%,從而避免了近2萬病例的發生。
“防控措施實施越早,防控效果越明顯。”馬文軍介紹,針對2015年潮州登革熱疫情的分析也發現,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病例數將達9000多例,如果在疫情發生后的第3、7、14和30天分別采取積極的控制措施,可分別避免約7000、6000、4600和2200例病例的發生,且流行期可縮短1.5—2個月。
筆者看到,廣東省登革熱預警系統可實時展示我省每個縣區層面的登革熱疫情相關信息,包括病例時空分布、蚊媒密度、氣象信息和風險評估值等。馬文軍透露,未來該系統將整合更小精度的空間數據,可實現在街道層面上的登革熱風險預警,還將開發一些防控工具包,可讓縣區級的疾控人員在疫情處理現場實時上傳、分析、展示相關數據并進行風險評估,指導現場精準防控。
【公司名稱】 廣州健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市場部 】 13802525278 020-82574011
【公司傳真】 020-32206070
【電子郵件】 Jim@jianlun.com
【騰訊 QQ 】
712982228
【公司網址】 www.seecher.com.cn
【公司地址】
廣州市清華科技園創新基地番禺石樓鎮創啟路63號二期2幢101-3室
- 上一篇:天氣炎熱蟲蚊多 八招如何預防登革熱 2017/6/12
- 下一篇:深圳市登革熱防控工作會議召開 2017/6/9
